威廉斯塔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室内种植芦荟
TUhjnbcbe - 2020/11/26 18:16:00

芦荟

芦荟(学名:Aloevera)芦荟属,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颇受大众喜爱。据考证野生芦荟品种多种,而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元江芦荟等。

芦荟是集食用、药用、美容、观赏于一身植物新星。其泌出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芦荟素等葱醌类物质)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和日化中。芦荟在中国民间就被作为美容、护发和治疗皮肤疾病的天然药物。芦荟胶对蚊叮有一定的止痒作用。

主要品类库拉索芦荟

又称蕃拉芦荟,蕃拉为其种名的音译,又称美国芦荟,翠叶芦荟。须根系,茎干短,叶簇生在茎顶。叶呈螺旋状排列,厚肥汁浓。叶长30-70厘米,宽4-15厘米,厚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阔;叶子呈粉绿色,布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的生长斑点逐渐消失,叶子四周长菜刺状小齿。其花茎单生,长有两三个高60-厘米的分枝。总状花序散疏,花点垂下。

中国芦荟

库拉索芦荟的变种,又名中华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长约35cm,宽5-6cm,形似翠叶芦荟。

上农大叶芦荟

上农大叶芦荟是从库拉索芦荟中培育出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的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嫩,叶片最大可达85厘米、宽12厘米,叶肉洁白丰厚无苦味,生长速度快,宜于保护,但在盆载条件下分蘖能力弱小,主枝不分枝。产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木立芦荟

木立芦荟又名小木芦荟。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产地:产地在南非。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

开普芦荟

开普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

皂质芦荟

皂质芦荟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但所含黏性叶汁不如库拉索芦荟丰富。多用于观赏,无大面积的产业化栽培。

主要价值药用

功效

泻火;解*;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跌打损伤。

药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妇忌服,脾胃虚弱者禁用。

保健

抗衰老;促进愈合;强心活血,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动脉、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环畅通,减少胆固醇值,减轻心脏负担,使血压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素”;免疫和再生,促进伤口愈合复原的作用,有消炎杀菌、吸热消肿、软化皮肤、保持细胞活力。

美容

芦荟中含的多糖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翠叶芦荟是最适宜直接美容的芦荟鲜叶,即库拉索芦荟,它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还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伤痕的作用,不仅能防止小皱纹、眼袋、皮肤松弛,还能保持皮肤湿润、娇嫩,同时,还可以治疗皮肤炎症,对粉刺、雀斑、痤疮以及烫伤、刀伤、虫咬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对头发也同样有效,能使头发保持湿润光滑,预防脱发。

病害防治

芦荟褐斑病

症状:芦荟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水渍状坏死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成堆的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均衡氮、磷、钾肥。做好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发病较严重地病株、病叶,将其深埋。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每15-20天喷1次,1年内喷3-4次。

芦荟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芦荟叶枯病

症状: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扩散。2、选用库拉索、中国芦荟、木立芦荟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3、采用组织块繁技术,提供无病优质种苗。4、芦荟忌湿怕冷,注意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钾配合使用,增强抗病力。5、药剂治疗,使用波尔多液。

欢迎转发

但其他媒体转载请联系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室内种植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