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塔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浪军事编读问答栏目校场第1期新浪军
TUhjnbcbe - 2023/10/20 17:20:00

校场

在《出鞘》的写作过程中,有不少网友在文章留言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限于文章格式我们每期只能回答少量。为了更好的与广大读者进行互动我们决定每周五推出《出鞘》番外篇——《新浪*事·校场》栏目来解答网友留言中的问题。也希望广大网友多多留言与我们进行互动。

01

AloneAaron问:

我想问一个无关的问题,都说下一代坦克要两人组,但我的想法却是4人组,因为本来坦克就是要经常保养的装备,3人组本来负担就大,2人组就更大了。而且现在车长任务重多,联络,观察战场,引导空*....4人组能有效分担任务,而且我认为下一代坦克模块化,可以装无人机模块,雷达模块,通信模块,搭配射程10km+的动能反坦克导弹,实现当年FCS……

小新答:

现在的坦克并不是一种集中在一起用就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武器,相反各陆*强国都在强调坦克和其他兵种的“合成”。以我*和美*现行编制来说,坦克部队的最大编制是连,在战时坦克连下辖的排还很有可能要拆出来与步兵排组成连级战斗队,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单车与步兵组成排级战斗队。如果以战斗队的角度来讲,因为有大量步兵存在,所以平时的合成营不缺“人手”,战时的连级战斗队、排级战斗队也并不缺“人手”。像坦克这样的大件装备的简易维护保养,完全可以交给步兵来完成,这也不过就是需要步兵多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而已,甚至一些像敲履带、擦车这样的纯体力活还可以在没有多少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由坦克兵和装甲抢修分队的士兵指导完成。

现在构想中的二人车组主要想法是用人工智能这类的新技术来代替炮手瞄准,然后由车长或AI自己决定开炮时机,这种构成并不会给车长带来多少额外的负担。现在我国、美国等国都在搞的基于学习算法的目标自动追踪就可以视为AI取代炮手的先声。

坦克之所以要减少成员数量,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坦克在攻、防、机动性三大性能上与重量上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人不能挤、不能压、不能折叠还要由足够的活动空间,所以人需要占的空间要比可以任意设计外形的机器大得多,所以人越多的坦克也就越大,越重。目前3到4人的三代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的潜力基本都已经挖到了极限。俄罗斯T-14坦克有了一些结构性的创新,但3人车组导致车体太大,又抵消了一大部分优势,再加上炮塔精简力度不太够,本质上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如果未来AI技术成熟,实现了2人车组,那么车长和司机就可以一起钻进一个不比三代坦克车体更大的车体,并进而实现炮塔的大幅缩小、减重。这时候坦克完全可以在50吨级的总重量上实现扛炮、防炮的攻防性能,对现在的三代坦克形成全方位碾压。

02

Sawyer问:

中国有没有建造一些带有撞角,航速高的船,用以跟踪驱离进入南海岛礁附近的美*?

小新答:

这个真没有。强行搞一个带撞角还能高速的船,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中美两国对于一国应当享有他国领海内无害通过权本身是没有分歧的,两国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无害通过的解释上。美国主张“想来便来,想走就走”而中国主张“*舰过我家必须我事先同意”。这是两国博弈的一个方面,上升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更不用说把对方撞沉了。再者,就算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直接打沉也就行了,没必要非得去撞。另外撞角艏的流体力学外形比较差,阻力非常大。想要在有撞角艏的船上实现高航速,在动力系统上花的钱一定会更高,这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03

渔舟唱晚问:

我们空*可以停止苏系战机采购,转而大量采购l15教练机。将省出来的经费全部采购J20吗?

可以是肯定可以的,但是造武器不是逛超市,一手交钱一手就能拿货的。比如说我歼20每年产量30架,现在订单总量架。那么就算我今年再多加订单,最快也要10年以后才能拿到今年追加采购的飞机了,这就肯定不如交了钱一两年就能拿飞机,三五年就能交完货的苏-35。虽然也不是不能多开歼-20的生产线,但是开线再造机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就都要比直接采购苏35高得多了。

04

路凯问:

一坑四有那么难吗?美帝,大毛都有,连棒子都有了,我们可以把射程降低到30公里,4马赫,主动雷达+被动红外。

这个真的不难,如果海*马上就要的话,国内已经有的SD-10ASAM和SD-30SAM立马就能改成1坑4弹的舰载导弹。但是这种从空空弹改装而来的防空导弹战斗部质量有限、发动机燃烧时间也有限,实战效能远比纸面数据差得多。现在海*不想凑合,要的又不急,那就不如从头开发一款海*“真正需要”的中近程防空导弹。

05

*高问:

能不能专门分析一下我国未来轰炸机的作战需求及战略定位?我总是很幼稚的认为,中国只需要大力发展远程隐形战略轰炸机,类似于美*B2那种,用来对付美*在西太的海*,是不是派个8到10架的机群出动,配上预警机和侦察卫星,一次就能灭了美*航母编队?

小新答:

战略轰炸机的任务可以包含反舰作战,但肯定不是主业。一方面几千公里精确外定位美*航母本就是大海捞针的事,可遇不可求。另一方面就算真的找到了美*航母(假设公里外),轰炸机用节上下的地速(大概高度1万米速度1马赫)奔袭公里也要将近5个小时了,到时候美*航母在哪谁都不知道。所以再好的战略轰炸机执行反舰任务也不会比现在的轰-6强太多,能控制千八百公里半径的海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个人认为未来战略轰炸机的核心任务还是战略核威慑,虽然人人都说未来不可能爆发核战争,但这并不是疏忽核力量建设的借口。另外战略轰炸机肯定还要执行各种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常规打击任务,那么防区外打击的能力和贴脸丢铁炸弹的本事就都不能扔。所以个人认为未来我国的战略轰炸机至少应该具备的几个特质是大航程、大载弹量、隐身、能射空基弹道导弹。除此之外能否超音速、对海搜索能力如何倒不是特别关键。

06

写你的风景问:

之前我留言过问的是可变前掠翼以现在我们的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可以成熟的研发出来么?我想可变前掠翼的舰载战斗机会比歼31改进版更加合适吧。有实现的可能么?我参考的是美帝的《绝密飞行》里的鹰爪战机……

小新答:

其实国内十年前就有论文讨论过变前掠翼的气动构型,而且论文里的模型跟鹰爪战机还一模一样……笔者甚至觉得这个论文的灵感可能就来自鹰爪战机。

根据论文里的研究,前掠翼状态比较适合格斗、平直翼状态比较适合起降和巡航、三角翼状态适合执行攻击任务时突防和逃跑。虽说这是一种很万能的翼型,但是飞机本身是很难这么万能的。比如说,舰载机从来都是越重越正义,因为航母一个波次能弹射的飞机数量是有上限的,而质量却没那么敏感,那么越重的飞机组成的波次攻击强度也就越高;但是格斗型战斗机却又是越轻却革命的,因为飞机越轻,同样的动力下推重比也就越高,飞机的能量恢复速率也就越高。换句话说,海*的截击/攻击机先天不适合狗斗,而空*的空优机先天也不适合当舰载机使用,这就不是一个复杂的翼型可以弥补的问题了。

其实说到舰载机,笔者看到过一份某航空航天大学的课程作业,要求用现有技术攒出一架中型舰载机。然后这份作业用了图-的NK32发动机,无垂尾切尖三角翼配变后掠翼气动,与X32相似的中央蛤式进气设计。空重15吨左右,最大起飞重量33.3吨。有能装重型ASM的弹舱。用气动软件计算后发现理论上能1.6Ma超巡,极速2.5Ma以上,能在2Ma拉9G机动,2.5Ma拉6.5G,超巡满内挂作战半径相当于F-35亚音速作战半径。辽宁舰的机库可以塞进24架这样的飞机。除了某些角度长得丑以外,其他的性能都要强于F35,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07

理想问:

升力到底是个啥?最近看到某某知识文章说升力和伯努利原理没啥关系。是来源于机翼的下洗气流。我百度了一下升力是根据伯努利、库塔定理、库塔条件等来算。

小新答:

升力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总的来说,伯努利原理肯定是可以解释的。只不过网上大部分关于用伯努利原理解释升力的说法都只在定性上正确,而定量时是错误的。这些说法基本都假设机翼上下端的气流同时到达机翼后缘,但实际上实验测试的结果是在攻角为正的前提下机翼上端的空气会比下端的空气更先到达机翼后缘。这意味着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的说法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按照实验数据去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契合度也很高。但如果用上面的说法去计算升力的话,得出的答案就会明显偏小。

08

张毅问:

我可以写文章发送给你们吗?如果你们觉得文章可取的话也能在出鞘里面刊登吗?一旦被采用的话有报酬吗?

小新答:

当然可以,非常欢迎。不仅是《出鞘》栏目,如果在其他版面刊登也有稿费,具体稿费还要视稿件质量而定。

附记:

在我们《出鞘》的写作过程中,有不少网友在新浪*事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浪军事编读问答栏目校场第1期新浪军